华东信息网手机版

/

提供每日新闻图片,最新的新闻资讯

查看

多家乳企集体涨价

  多家乳企集体涨价外资高调进入液态奶市场

  在多家乳企相继表示下月产品提价之后,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25日向记者证实,旗下大部分牛奶、酸奶将从下个月起陆续提价。

  9月蔓延的“奶荒”似乎并未痊愈,反而留下了原料成本高企、奶源供求紧张的“后遗症”。一边要破解奶源之困,一边是外资高调进入液态奶市场“虎视眈眈”,对于国产乳业而言,复兴之路可谓艰难坎坷。

  成本难以消化价格集体上涨

  光明乳业证实,此轮涨价涉及大部分鲜奶、酸奶和常温奶产品,加权平均涨幅在8%-9%左右,与去年8%左右的涨幅差不多,覆盖入户奶、商超、光明新鲜屋等多个渠道。

  光明并非唯一一家。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5日发布调整价格的通告称,将自下月起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加权平均涨价幅度为8%,这是继今年初三元涨价5%后,本年度内的第二次调价。

  三元公司在公告中说,今年以来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增长幅度已经逼近50%,仍在持续上涨。并且其他原辅材料,比如包装材料、人工成本等也在持续上涨,企业无法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高效生产运营等内部措施消化全部上升的成本。

  蒙牛相关方面称,鉴于近期成本持续上涨的实际情况,会在考虑综合成本后适时、适度调整产品价格。伊利亦称,食品类消费品对原料成本变动最为敏感,乳制品原辅料尤其是原奶价格的持续上涨势必推升终端产品价格,这是整个乳制品行业必须正视的现状,同样,伊利也需要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来应对这一状况。

  根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的统计,11月11日-17日,山东生鲜乳收购价格同比上涨25.3%,达4.11元/公斤,环比上涨1.99%,涨幅首次突破1%,再创年内最高点。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液态奶涨价暂时不会传导给奶粉。乳业专家宋亮说,奶粉利润空间比较高,特别是中高端奶粉,即便原料涨价,也有消化的空间。

  奶源拖后腿

  除了今年罕见的炎热天气一度使得原奶产量下降之外,养牛收益不高,导致奶牛存栏量下滑,奶源供给不足是奶价高企的根本原因之一。

  据内蒙古发展改革委统计,2013年1-6月份,内蒙古豆粕、麦麸、饲料玉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8.87%、8.77%、0.89%。呼伦贝尔市1-9月份饲草价格为1053元/吨,同比上涨59%。

  受上述因素影响,截至2013年6月末,内蒙古自治区改良乳用牛期末存栏量为313.11万头,较去年同期下降6.12%。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去年均出现过养殖户因奶牛养殖收益过低而集中宰杀奶牛,继而退出奶牛养殖的情况。

  奶源之困并非个案,我国很多乳企自有奶源都难以自给自足。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国奶牛存栏预计为1440万头,与2011年持平;牛奶产量3744万吨,同比增长仅2.3%。而同期,乳制品进口114.6万吨,同比增长26.4%。随着国内乳制品消费不断快速增长,未来奶源供应和销量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明显。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再加上今年夏季出现罕见高温,奶牛产奶量大幅下降,高温还使得鲜奶运输损耗加大,加剧了供求矛盾。

  宋亮认为,奶荒并不会因为进入冬季而缓解。与南方相反的是,冬季是北方奶牛的产奶“低潮期”:北方冬季奶牛产奶对室温和水温都有要求,产奶成本高,还有两个月左右的停奶期。北方占全国奶源市场的70%左右,预计全国性的奶荒很难在冬季结束,明年二季度才可能有所缓解。

  外资进入竞争加剧

  对于国产乳业而言,一边是解决奶源之困还需时日,另一方面外资大举进入已是箭在弦上。

  日本明治在宣布部分奶粉暂时退出中国市场后不久,宣布将在中国华东地区例如上海、苏州等地开始销售低温牛奶、酸奶,并将2020年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目标定为7亿元。

  2013年,恒天然旗下安佳牛奶也正式登陆中国,目前已经推出了多个包装的新西兰原装进口高温纯牛奶,并在天猫双十一牛奶品牌中销量排名前列。

  “我们与国外存在安全信任和成本的差距,特别是成本差距短期难以缩小。”宋亮说,这是很好的铺垫,未来进口液态奶“圈地”速度将会加快。

  专家预测,未来中国液态奶方面将形成多元竞争、三足鼎立的格局:蒙牛、伊利仍是较大的液态奶生产销售商;光明、新希望等一些区域性大企业快速发展,奋起赶超;外资品牌确立地位,以明治、通用磨坊、恒天然等为代表的外资液奶大面积登陆。

  国内乳业在食品安全标准、企业管理等方面与外资仍有一定差距。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说,为了保住固有优势、缓解奶源困局,国产乳业可以推进以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合作社一体化”产业链组织模式,破解提高奶农收入的难题。(记者周琳)

回到首页